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你呢?

我们与您携手共赢,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问答 > 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四年苦心经营 编织法律之网
2005年6月29日,法制日报刊登站长撰写的介绍东方法眼网站的文章。下面是原文:

法制日报编者按
李富金,江苏省响水县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,四年苦心经营,打造了法律界的知名网站——东方法眼。我们特约李富金撰写了这篇短文,从他平实的叙述中,感受创业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。

我与网络的缘分,是从一台学习机开始的。1997年,我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一台学习机,除了用它学会打字外,更重要的是它有存储功能,可以把自己的文章一篇篇放到磁盘里保存起来。那时已经听说有了网络,但离小县城还很遥远。

2001年,***前次利用“猫”吱吱拨号上了因特网,像哥伦布发现新**一样,好奇地面对这个全新的世界。

当时的网站比现在少多了。首先上了雅虎,看到上面有搜索功能。就输入了我名字,看能找到什么。奇迹出现了,竟然搜索到五篇自己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,原来网络离自己是那么的近。

既然别的网站能将我的文章上网,自己为什么不行呢?个人主页在当年是很流行的,我很快找到一家提供免费主页服务的网站,申请了一个二级域名。接着翻箱倒柜,找出存在磁盘里面的几百篇文章,按照说明,将自己的文章编成网页,一篇一篇地传了上去。那便是东方法眼的雏形。“东方”寓意着中国,寓意中华法系源远流长的法律文化;而“法眼”最早来源于《金刚经》,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分别代表着对宇宙与生命不同层次的体验与证悟,取之“法眼”,就是希望用法治的眼光来观察社会,“法眼看天下百态,平心论人间正道”成为网站的主题词。那一天,是2001年的3月3日。

建站的过程,也是一个“筑巢引凤”的过程。最初网站的内容都是自己的文章,随着网站影响的日益扩大,许多网友纷纷发来他们的稿件,使东方法眼成为交流法律思想的园地,吸引了教授、博士、硕士、法官等一大批法律人撰稿。原有的免费空间已经无法应付访问量日益增加的需求,于是我自费申请了自己的国际域名和独立的网络空间,网站也从个人主页演变为一个专业法律网站。要使自己的网站不被网络的**大海淹没,我一直把原创性作为网站的定位。建站几年来,我编辑发表的各类原创文章达几千篇。

建一个网站,不仅要懂法律,还要懂策划、电脑甚至美工。专题的确定、版面的美化、网站功能的开发,无不需要精心考虑。我是学法律的,对电脑等知识全部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成的。什么样的稿件上头条、什么样的稿件配图片,都得精心策划。


随着网站访问量的不断攀升,每天投稿的稿件越来越多。每天晚上,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编辑、整理、发布稿件。有朋友说:“你把别人喝酒的时间都用在网络上了。”

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,我也真切地感受到网络在传播法治思想、分享法治成果、推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。如今,我审理案件时所需要的法规查询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,而无需再翻阅厚厚的法规汇编。广东的一位**同志专门写信给东方法眼网站,对网站一篇文章帮他解决了工作上的一个法律难题表示感谢。不少法院的法官都曾向我表示过,他们通过网站的相关案例,找到了处理类似案件的思路。网站与江苏法制报联合开通的咨询平台,每天都要回答众多网友的法律咨询。由我整理的每周法治热点,还同时在人民网、新华网、中国法院网等网站发布。在我的推动下,我所在的单位也成为全省靠前个开通互联网站的基层法院。

又花钱,又花时间、精力,为什么还乐此不疲?许多人都问过我这样的问题。让更多的人关注法律网站,进而关注中国的法治建设,这就是我的最大乐趣。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(文字信息+图片素材)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整理或转载,仅用于学习参考,如有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,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你呢?

我们与您携手共赢,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!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2-7207-3477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 09:00-18:00

二维码
线